认知症老人活动执行技巧
作者: 核桃时光 分类: 核桃课堂
在先前的《认知症不同阶段的活动设计原则》中,我们介绍了针对不同阶段的认知症老人设计活动时的一些大的原则,而活动要取得好的效果执行细节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三分设计七分执行”。我们通过现场调研上百场老年活动发现,同样的活动方案,不同的执行所获得的效果大相径庭。这里总结了一些活动执行的最佳实践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道具选择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活动中使用的场景和道具大有讲究。
✅选择老人熟悉的场景。不论是吃饭、家务、上学、交通、就医等生活场景,还是务农、缝纫、工程、渔猎等生产场景,当下的场景环境和老年人过去所经历的相比可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近几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更加显著。照护者要将自己带入“那个年代”来开展活动,唤起老人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如果是团体活动,尽可能选择过去大众普遍的生活场景为活动背景,如果是个体活动则还可以根据老人的独特的过往经历来寻找活动背景。
✅选择老人熟悉的用具。如使用一次性纸杯,乒乓球,气球,易拉罐,矿泉水瓶等,通过活动设计来模拟各种场景,熟悉的用具能减少老人的陌生感,避免引发认知症老人的焦虑情绪,提升老人参与活动的意愿。尽量避免使用专门针对婴幼儿打造的认知训练玩具,虽然这些玩具目的也是锻炼认知,但婴幼儿更加偏向探索新事物而获得新能力,而认知症长辈则更多是通过重复训练维持旧有的能力。有一些养老机构配备了Mini室内高尔夫球机,对于认知症老人就不是太好的选择。一方面高尔夫运动对绝大多数中国当下的老年人来说都比较陌生,另一方面看起来精致昂贵的设备也会让很多老人“望而却步”。而此类训练活动确实有助于提升认知症老人的空间感知和上肢精细动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用老人熟悉的道具来模拟“高尔夫”运动,比如直接在大厅地板上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笤帚扫球”活动,使用笤帚或海绵拖把来模拟球杆,海洋球或乒乓球作为目标球,省钱又省空间,最重要是老人的参与“门槛”也会降低。
二、活动组织
经常有人问“认知症老人不愿意参加活动怎么办”?除了活动选取本身适合老人外,好的活动组织方法可以很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
✅提前沟通尊重老人意愿。在活动开展前与老人沟通,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对您有什么好处,期待您参加等等。一方面能了解老人的意愿,表达对老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沟通本身就是增强老人社会生活能力(分析和判断,计划和准备)的过程。
✅观看也是一种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地兴趣爱好,对不同的活动也有不同的偏好,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情况下,尽量鼓励老人参与进来也非常重要。例如老人对玩小游戏不感兴趣,或对动手做手工不感兴趣,但是如果能坚持观看其他朋友做活动,同样可以起到对老人五感刺激的作用,还可以更大程度地保持老人的社交技能。
✅充分发挥“氛围组”作用。照护者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同样也要是活动的参与者,不论是引导、提示、协助、大声加油助威,还是作为活动中“平等”的一员,照护者要充分地参与活动,不要让老人感觉参与活动只是在配合照护者的工作。特别注意做小游戏类的活动时,照护者与观看者的互动也非常重要,提升所有人的参与感。
✅把握老人最佳状态。选择老人状态好的时候做活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机构上下午有固定做操的安排,如果在操后安排游戏活动,要考虑适当控制或缩短做操的时间,避免老人做完操已经比较疲惫了,活动效果就会打折扣。
✅巧用比赛模式。将活动内容与比赛形式相融合,1vs1比赛,小组配合比赛,大组对战等都可以选择,竞争性的活动能提升参与者的投入度和专注度,也给老人带来更强的感观刺激。当然,活动不强调结果和输赢,一定要多表扬和鼓励。
✅记录精彩瞬间。智能手机让我们可以随时进行拍照或拍视频,照护者可以多记录一些老人活动时的影像,保留老人参与活动的成果,可以在后面的日子里经常回忆,激发老人参与后续活动的兴趣,同样也是为照护者自身(或家属)留下美好的回忆。
✅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一旦活动开始开展,照护者要坚持下去,让老人养成经常参与活动的习惯,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特别是在认知衰退的早期,有更丰富的活动方案可选,活动执行难度也更低很多,习惯养成后认知训练(康复)活动将会贯穿老人整个病程,以实现效果最大化。如果到中后期再开始难度将会大大增加,效果也会打折扣。
万事开头难,照护者可能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摸索才能找到最适合老人的活动方案,但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能获得回报。此外,借助专业的照护机构和组织的力量也是非常好的选择。